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初二数学重点知识汇总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3-07-31 23:47:10


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安慰,但是父母在好心安慰孩子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尺度的,下面就由学大老师为大家讲解的父母们要注意,你的好心安慰可能会中伤孩子,希望各位父母以后在安慰孩子的时候可以注意自己的方式。

如果说孩子有两大问题比较棘手,第一当数孩子的作业问题,第二当数孩子的情绪问题。

孩子闹情绪,比成年人有过之而无不及,内向敏感的哭个昏天黑地,外向直爽的撒泼打滚、倒地不起。

面对这些闹情绪的孩子,家长的内心是崩溃的,言辞凛厉制止他吧,显得咱做家长的不仁义,温柔劝慰吧,又没什么效果,孩子越闹越厉害。

可是亲你哪里知道,有时你自以为在安慰孩子,其实是在伤害他。比如以下三种劝慰孩子的方式就特别不可取:

1、否定孩子的感受:

有一次我在餐厅里看到一个孩子,一边吃饭一边摆弄饮料上的吸管,结果一不小心把那杯饮料推到地上去了,见饮料撒了一地,孩子大哭起来,妈妈在旁边安慰他说:“别哭了,不就还剩那么一点吗,不至于哭!”

结果那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,还尖叫了起来,妈妈继续说:“别哭啦,这么多人看着你,丢不丢人,不就是一杯饮料吗!”

妈妈的话看似有道理,但其实是否认了孩子的感受。

孩子的饮料撒了,他就是会很难过,你却说这“没什么大不了的”。那么此时,他所有想表达的情绪和感受就被你的理智活生生地堵回去了。

孩子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,我们觉得一杯饮料不过是三五元钱的事,但是在孩子眼里,就是大事!我们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评论孩子的世界。

与处于痛苦中的孩子说一切其实没那么糟,相当于是在贬低和轻视他的真实感受。

而且孩子和孩子也不一样,发生同样的事情,有的孩子完全不走心、无挂碍,有的孩子就特别走心,深感沉重,所谓接纳,其实就是允许任何一个孩子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存在。

所以如果我们否定了孩子的真实感受,那么看似在安慰,但是孩子根本不会买你的账。

2.给对方讲道理:

同样是上面的场景,有的父母不会否定孩子的感受,他们的确肯定孩子,但他们是这样说的:

学习不能盲目,要讲究效率。那么,如何做到效率最高呢?当然是找到知识重点进行学习。初二的数学知识其实很多,比较杂,下面,我总结了初二数学的知识重点:

(一)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

初二我们接触的函数知识将贯穿初高中学习整个过程,是代数学习的重点内容,也是解决综合问题的“强力工具”,它的学习效果,直接影响到中考中中难档次题的解答。

1、采用类比的方法,积累学习函数的常规顺序,这将会使得你在函数繁杂的内容中找到方便记忆和调用知识的捷径。如一般函数的学习都会是按照以下顺序:剖析定义,表示方法,对应认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,从函数的观点再认识以前学习过的对应的方程和不等式(组),实际应用。

2、常见的考察热点难点集中在其中数形结合的这部分内容上,大家可以有意识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题目的归纳压缩、方法优化。

其实整式、分式、二次根式的学习也是有其类似之处的,如果我们从类比的角度去学习,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(二)全等三角形

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灵活,定理逐渐增多,几何证明要求逐渐增加,很容易出现“虚假掌握”的情况(看解答都会,自己写总觉得“差不多”,实际上总达不到解题要求)。是特别体现几何学习中基础知识重要性和反思小结、解题策略重要性的地方。

1、重视基本格式。很多同学一开始不习惯几何推理的写法,其实有个很好的办法,定期重复书写一些重点题目,特别需要一字不差的落实。

2、收集常见的基本图。在处理几何问题时,如果能够很快找到“眼熟”的图形,就很快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点。

3、定期反思小结。几何问题中,题目会显得比代数问题杂乱,不能仅靠做大量的题来“应对”下一道“新题”,特别是以后到了四边形,内容更加复杂,做不过来所有的题,更别提初三复习中那么多的综合几何题了。因此,我们需要在早期养成定期反思小结的习惯。

根据重点来学习,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,那么就可以空出时间来学习其他的知识。

“这下喝不到了吧,白瞎了吧,刚才告诉你别玩杯子你不听,我就知道你这杯子一会儿就会掉,我早就跟你说过,吃东西就安心吃,别不老实,你就偏不听,行了吧,这回老实了吧?”

不知你们怎么样,反正如果我是那个孩子,情绪不但得不到缓解,肯定是更严重了。

其实,这些道理我们不讲,孩子自己也是能体会到的,他知道是自己搞砸了事情,他也很后悔,道理人人都懂!

此刻孩子最需要的,并非有人帮他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,前因后果,他们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撑。

3、过早地“共情”

有一些教育书籍上说,要善于与孩子共情,所以很多家长为了表示自己“理解孩子”“懂孩子”,就会在孩子哭闹的第一时间说:“你现在很生气对不对?”“你很难过对不对?”

说实话,这样的套路一点也不好用。

因为我们就算再了解孩子,也不是孩子本人,我们无法替孩子精准的表达他的感受,就算是一个“难过”也会有无数种根源和理由,我们又怎能说:“我完全理解你呢?”

在你没有理解孩子的时候,就轻易说出这句话,孩子也未必能得到太多的安慰,反而会觉得无力,因为他明明白白的知道,你并不理解他。

相关推荐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